乙肝病毒携带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附属医院肝病

  我属乙肝大,目前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人数超过00万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我总人口数的8%-%,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偶然查体时被发现的,自我并没有不适。那如此庞大的一个一个乙肝病毒携带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呢?

  多数学者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机体功能低下有关;还与年龄、性别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1)首先是母婴传播:母亲对子女的垂直传播是出生后携带者主要的感染来源。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引起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率几乎是0%。入侵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可与婴儿肝的染色体基因组合,复制繁殖,从而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状态而并不出现症状。

  (2)婴儿期感染:幼婴儿如与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保姆、亲属密切生活接触,如哺乳、喂食、亲吻等可导致感染;也可通过预防接种和注射途径感染。婴幼儿期在易感的环境中比成人的感染并携带的机率约高8倍。

  (3)抵抗力较强:功能低下或不全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型肝炎病毒后,可表现为不发病,但又不能清除病毒,使病毒与机体处于共存状态,成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4)通过生活密切接触。在我,其主要途径可能是哺乳或成人咀嚼食物喂养婴幼儿,以及在幼托机构和小学校通过携带病毒的儿童与其它儿童的密切接触而传染。成人也可以通过两性间密切接触而传染。

  (5)微量血液注射传播。我农村大多数所采用的一个针管装疫苗多人次注射的办法,成为医源性传播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途径;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进行针刺治疗或注射毒品,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常见途径;其他如修面、修脚等用具及洗漱用具被污染,也都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从全面角度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自治”为主、“外援”为辅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处置。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予特殊治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自治”是指自己通过食疗(综合营养、少荤多素等)、休闲(打太极拳、钓鱼养花等)、心理(需由医生指导)等方法自行治疗,切忌走东窜西,胡乱用。所谓“外援”是指咨询、随访,在肝病的指导下,从事预防和治疗。“自治”和“外援”相互结合才能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情得到的控制。

郑州肝病医院| 医院简介| 乙肝| 脂肪肝| 其他肝病| 肝病常识| 肝病保健| 医院地址| 网站地图|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