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性肝病的病因是什么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附属医院肝病

  自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自身性肝病通常发生在女性(70%),年龄在15至岁。许多患者呈严重的黄疸,发热和肝功异常的一些表现,类似急性肝炎。患者通常有中到重度肝炎的证据,血清ALT和AST增高,伴AKP和γ-GT正常或轻度增高。患者有时出现黄疸,发热和右上腹疼痛,偶尔会出现关节痛,肌痛,多浆膜炎,血小板减少的表现。有些患者表现为轻度的肝功异常和实验室异常。其他表现为严重的肝功异常。尤其是没有酒精,物,病毒病原学的变化的危险因素的肝病患者,应怀疑有自身性肝病。由于一分自身性肝病的病人血清丙种球蛋白两倍于正常且有抗核抗体和/或抗平滑肌(抗肌动蛋白)抗体。另一分病人血清丙种球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可有抗特别的色素P4同工酶的抗体,称为LKM(肝肾微粒体)抗体。因此,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和自身抗体的检测来诊断。


  自身性肝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和分子模拟机制有关。


  一、遗传易感性:自身性肝病有家庭聚集倾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级亲属患病率为4282/万,约为普通人群的0倍,自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也存在的家族成员集中发病现象。


  二、分子模拟机制:分子模拟是指病原体感染机体时,由于病原体的某些抗原表位与人体组织蛋白的抗原表位相同或相似,导致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的激活淋巴,或抗体与组织抗原发生交叉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病原体和化学物品可能通过分子模拟导致机体耐受丧失,参与自身性肝病的发病,而抗原特异性T与自身抗原、病原体、化学物品发生交叉反应是分子模拟机制的核心。


  1. 感染:尤其是肝炎病毒(甲、乙、丙型)和麻疹病毒。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肝脏组织发生自身反应,导致肝脏损害。近,组织化学发现,许多PBC患者血清对逆转录病毒蛋白具反应性,这种情况也存在于PSC,提示病毒感染或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激活可能是诱发PBC的机制之一。PSC与炎性肠病密切相关,曾有学者认为肠道细菌可能从炎症肠道黏膜移位至胆管,引起胆管炎症,但是未得到支持。胆管树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是PSC的病因,但目前仍缺乏证据。


  2. 化学因素:除了病原微,某些化学物品也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自身性肝病,许多化学物品在肝脏代谢,因此增加了自身性肝病的发生率,近年来报道替尼酸、双肼屈嗪、氟烷、米诺环素、呋喃妥因等物可诱发自身性肝病。

郑州肝病医院| 医院简介| 乙肝| 脂肪肝| 其他肝病| 肝病常识| 肝病保健| 医院地址| 网站地图|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