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

文章来源:河南省医药附属医院肝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可防难治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在我和全广泛流行,目前全估计HBsAg携带者3亿左右,大分在亚洲和非洲,中是乙肝高流行地区(乙肝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因而已成为了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诊断

  1.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全身乏力、腹不适等。分病人可出现巩膜黄染、茶色尿。检查可发现肝肿大,压痛、脾肿大、少数病人有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2.流行病学

  半年内接受过血制品,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或与乙肝病人或HBV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3、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2)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肝内HBV-。

  仅有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证据,只能做出临床诊断,加上血清学检测证据才能确诊乙肝病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

  (一)传染源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包括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我乙肝携带者数量多、分布广、活动性大,大多数人携带病毒时间长,成为乙肝的主要传染源。乙型肝炎病毒在宿主体内寄生即感染持续6个月以上,不管是否发生病变,均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处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宿主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携带者依其感染状态类型主要分为2类:

  ⑴健康携带者:指宿主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但基本没有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理改变和体征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⑵无症状携带者:是指无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验指标正常,亦不处于患病状态的携带者。病理学检查(肝穿活检)可能发现轻度肝脏病变的感染者。

  2.乙型肝炎病人

  人类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发生急性乙型肝炎潜伏期约为-1天,平均为60-90天。较少数可长达9个月,故乙肝又称长潜伏期肝炎。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和感染的病毒量不同,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感染。临床型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

  (二)传播途径

  HBV在肝复制后释放至血液,通过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因此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有:

  1、母婴传播: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通过宫内、产程和产后早期抚养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传播,是高流行区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母婴传播可能通过以下3种途径:

  (1)产前或宫内传播:怀孕时经胎盘传播(垂直传播),或可能发生在妊娠后的三个月,与妊娠期中胎盘轻微剥离,母血进入胎儿血有关。此期传播约占5%左右。

  (2)围产期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分娩过程中母血可能渗入胎儿体内,婴儿的皮肤有可能擦伤,婴儿可能吞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等造成感染。宫内或围产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90%-0%发展成为HBsAg携带者。此期传播约占80%以上。

  (3)产后传播:也较为常见,用乙型肝炎球蛋白预防围产期传播后,约38%婴儿于出生后第二或第三年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婴儿发展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2.经血液传播:是乙型肝炎低地方性流行区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在这些地区,约%乙型肝炎是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或血制品、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医源性传播)及其他物品、血透[FS:PAGE]析、纹身、扎耳环孔、针灸、共用针头和医务人员意外刺伤等。报道较多的感染方式是不安全注射。

  3.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近年来通过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至今未见乙型肝炎病毒经水和食物传播报道。

  4.其他途径传播: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父婴精子传播、经口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等,还有待调查。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应采取以疫苗接和中肯主切断传播途径为的综合性措施。接种乙肝疫苗的群体有两分,一分是新生儿,一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新生儿一出生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球蛋白。

  不能因为已接种乙肝疫苗对肝炎掉以轻心,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在mIU/ml以上的人,才能起的预防作用。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诸如甲、丙、丁、戊肝等病毒性肝炎是没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并不是都能基本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与乙肝病人的排泄物、血及分泌物接触。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时,也应注意采用公筷、分食等问题。注射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是性的,应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每个接种者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有高有低,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乙肝的新推荐“抗HBV-”解决了乙肝治疗的难点!

郑州肝病医院| 医院简介| 乙肝| 脂肪肝| 其他肝病| 肝病常识| 肝病保健| 医院地址| 网站地图| 手机版